工程學
工程學是個非常龐雜的學科,今天我們只會涉及到一些比較皮毛的東西、粗淺的原理,但是我覺得它可以用來解決一些生活中重要的問題。
其實我們絕大多數(shù)人遇到大多數(shù)的事情,都是知而不行。
未有知而不行者,知而不行只是未知——王陽明
所以我們常說知易行難,其實這里面是因為我們還有一些東西是應該知道的卻不知道,這里面可能就包含了一些工程學的基本原理。
如果說:藝術的核心是表達,科學的核心是發(fā)現(xiàn),工程的核心就是實現(xiàn)。工程學其實是一個很廣義的概括,它的細分學科非常多,
比如有生物工程、農(nóng)業(yè)工程、醫(yī)藥工程、化學工程、分子工程、土木工程、電子工程、工業(yè)工程、森林工程等很多個領域。
所以今天我們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個專業(yè)都講一遍。
這節(jié)課的策略,是提煉它們共通的一些重要方法論。我相信掌握這些方法論,是能夠對我們的生活起到非常棒的指導作用。
這些方法論一共五點——行勝于言、分解結構、量化、列清單和取舍。
1.行勝于言
兩種思維
工程師思維(形勝于言)
我發(fā)現(xiàn)我認識的典型工程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,就是行勝于言,行勝于斷。
什么是行勝于斷?
他們通常不太喜歡給一個事情的大方向做判斷,更希望接手了一個東西就開始做,而且他們更享受的是精確的完成,而不是模糊的待定。
當遇到一個問題,他們的第一反應通常不是去溝通求助,而是自己鉆研,看怎么動手解決,能動手就不動口。
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工程思維,通常是在那個不確定性的坐標軸里面,更加傾向于去抓住了一些確定性更高的東西,而不喜歡跟那些不確定性高的東西打交道。
比如判斷未來的大趨勢;通過概率測算打贏德州撲克;賭一只股票能不能大漲,這方面的東西他們不喜歡干;
他們喜歡干一件事情就有一件事情的回報,這種行為特征有點像搬磚。
投資人思維
這方面,投資人思維就幾乎是完全相反的,他們通常喜歡把自己置身一個不確定性很高的環(huán)境里面,去做一些高風險、高回報的事情。
這種思維可以稱之為風口思維——他們不是拿到一個東西馬上就開始干,而是要花很多的時間找到一個大方向,等到對的時機、對的標的出現(xiàn),再一次性投入。
這個思維的模式有點像沖浪,它和登山就有重要的差別,
浪需要等,但是山永遠在哪里。
搬磚思維——對戰(zhàn)術上正確的重視遠勝于對戰(zhàn)略上正確的重視。
他們相信,事情是由量變逐漸積累成質(zhì)變。
風口思維——對戰(zhàn)略上正確的重視遠勝于對戰(zhàn)術上正確的重視。
他們相信不是每件事情都會產(chǎn)生質(zhì)變,所以尋找那些能發(fā)生質(zhì)變的地方,比積累量變更重要。
從某種程度上來講,信奉搬磚思維的人,其實更加容易把日子過好,因為他們一直在沉迷于交付產(chǎn)出,而能夠產(chǎn)出,其實就是1。
如果沒有1,即便是你找到了一個特別好的方向,后面帶了很多個0,其結果也還是0。
所以我們也可以說,萬物皆從搬磚起。耐心搬磚的能力,是每一個現(xiàn)代人都應該習得的能力。
不過,我們內(nèi)心深處對搬磚最抵觸的地方還是它的枯燥性。很多人其實都很好奇,你說那些
能長期堅持枯燥搬磚生活的人,他們的快感到底在哪里?
這里我要跨界到生物學來解釋這個問題。
人類快樂通常是因為分泌三種神經(jīng)遞質(zhì)時產(chǎn)生的快感,分別是多巴胺、內(nèi)啡肽和血清素,這三種神經(jīng)遞質(zhì)在生理學課會詳細講解。
快樂的兩種類型(多巴胺型、內(nèi)啡肽型)
我們先對比一下多巴胺型快樂和內(nèi)啡肽型快樂。
內(nèi)啡肽型快樂
簡單來說,多巴胺型快樂是先甜后苦,也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快樂類型。
內(nèi)啡肽型快樂是先苦后甜,它相對小眾。而枯燥的搬磚得到的快感,恰恰是那種比較小眾的內(nèi)啡肽型快感。
比如像肝游戲(種菜、釣魚),一直重復但是不斷積累
內(nèi)啡肽是在身體和精神遭受痛苦之后,身體分泌的一種多肽化合物。它的作用是鎮(zhèn)定和平靜。
相比多巴胺,內(nèi)啡肽可以持續(xù)的時間更長更持久。而且,除了鎮(zhèn)痛和調(diào)節(jié)情緒之外,它還能夠促進身體的內(nèi)分泌系統(tǒng)和增強免疫力。
它是我們身體在長時間的進化過程中,產(chǎn)生了有利于提高人類生存幾率的一種機制。
你想想,在遠古時代,人類很可能需要長途奔跑去追逐獵物,而這種追逐通常未必會有收獲。
如果我們要再吃到獵物的那一刻才能感受到快樂,那么很多人類可能就根本沒有辦法堅持到那一刻。
因為這個過程可能是非常漫長和痛苦,所以身體演化出了一種獎勵機制,讓你即便一無所獲,但是只要經(jīng)歷了長時間的奔跑,仍然可以感覺到平靜和愉悅。
所以通常我們在器械運動、長跑,或者完成一項工作和學習任務時,都會分泌內(nèi)啡肽,這里面尤其是長跑的刺激最為明顯。
這樣你也能夠理解,為什么這么多人會對長跑上癮。
還有一種情況,大聲喊叫或唱歌后,同樣會分泌內(nèi)啡肽,它也會排解壓力。
所以你看從這個角度,那些麥霸也很好理解。
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信奉搬磚生活的人,其實也就形成了一種對完成任務上癮的生活循環(huán)。
因為每次搬完一塊磚,身體就會分泌內(nèi)啡肽,所以久而久之,內(nèi)啡肽也是可以上癮。
而我們之所以難以理解這種快樂,是因為它與我們?nèi)粘I钪懈映R姷亩喟桶沸涂鞓菲鋵嵤窍喾吹摹?/p>
多巴胺型快樂
多巴胺,它會正向調(diào)節(jié)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。所以多巴胺型快樂會讓人更興奮,血管擴張、心跳加速。
不過,通常這種快樂持續(xù)的時間不會太長,多巴胺消散時,人便會感覺到相對的失落和壓抑,所以會不自覺想要去尋找下一次類似的刺激。
比如吃了還想吃,王者打了還想打,筆記整理了一篇還想再整理一篇~
但是相對于內(nèi)啡肽,多巴胺對人體的快感刺激是更明顯的,感受更強烈。
所以通常享樂型快樂大多都是多巴胺型,比如刷抖音、吃甜品、談戀愛、抽煙、喝酒、購物、打游戲、刷劇、逛夜店等等。
多巴胺型快樂之所以是人類快樂的主流,其實符合經(jīng)濟學、熱力學、概率學、社會學等一大堆學科的理論。
如果說回上面遠古時代的例子,它就是在人類捕獲到獵物、烹飪進食之后能產(chǎn)生的那種快樂。
在物質(zhì)貧乏的時代,其實多巴胺型快樂和內(nèi)啡肽型快樂之間配合非常好,因為人類并不經(jīng)常能夠找到好的食物,
所以即便是對多巴胺型快樂上癮,如果要滿足這種快樂,也要等很長時間;
而與之相對的內(nèi)啡肽型快樂反而更易得,所以就會形成了一連串的內(nèi)啡肽型快樂,會帶來一次多巴胺型大快樂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人生的小高潮與大高潮
但是問題到了現(xiàn)代社會,物質(zhì)條件更加充裕,我們想要得到多巴胺型快樂就變得極度容易,這就會徹底打破原始循環(huán)。
由于大的刺激唾手可得,就使得普通人根本無法抵御進入多巴胺型快樂的循環(huán)。
長期沉迷多巴胺型快樂而忽視內(nèi)啡肽的后果:
我們的免疫力和身體自我修復能力會開始下降,從而有可能進入長期亞健康狀態(tài)。
而這又會進一步促使我們更加容易進入憤怒和抑郁的情緒,而去尋求更多的多巴胺型快樂來緩解壓力。
所以了解了這兩種快樂的道理,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健康愉悅生活的真正公式。
健康愉悅生活公式
日常工作通過搬磚獲得內(nèi)啡肽型快樂,而達到了成果就可以允許自己激發(fā)一些多巴胺型快樂來獎勵自己。
比如當你完成一個任務時,可以適當?shù)胤趴找幌?,享受那種身體分泌的內(nèi)啡肽帶來的平靜感;
而當你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目標時,你可以給自己一個真正的獎勵。
比如你可以好好吃一頓/打一天的游戲/刷一天的劇,反正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徹底放松,但是不完成目標就不能得到這個獎勵,必須忍著。
這個過程就非常類似遠古人類的快感模式。
(這種階段性放松模式,有待觀察,未必正確)
工程分解結構
工程學另外一個重要的思想:工程分解結構(Work Breakdown Structure)
分解這個技能可以說是工程學的精髓所在,就是工程師喜歡把任何復雜的事情都拆分成易于操作的簡單模塊,然后一個一個搞定。
工程師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,只有承受不了的成本。
這個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觀念,
再難的問題理論上只要把它拆分拆分再拆分,分解到我們輕而易舉就能夠上手動手的那個動作,然后就這么一做,實際上就能夠實現(xiàn)從想到做的切換了。
工程分解舉例
例一 收拾房間
比如叫你收拾一個8萬年都沒收拾過的、亂成一鍋粥的房子,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里入手。
此時工程分解結構的邏輯就會告訴你,可以從低頭撿起手邊的第1片垃圾開始入手。
例二 造火箭
假設讓你去造一艘火箭,這個問題夠工程學,想想都覺得很難了,比登天還難(造火箭就是讓你去登天)。
一部分人遇到這樣的問題,第一個念頭就是,“哇靠,這太難了,根本無從入手”,所以他會傾向于直接放棄。
我們看看掌握了工程學思維的人應該怎么思考這個問題。
火箭盡管無比復雜,但它也是由 N 個部分構成的,
只要先找到第一個部分,把它搞定,
再找到第二個部分,把它搞定,
再找到下一個……
以此類推,假設給你足夠的時間和資源,你總能夠拼湊出一個火箭,至于這個火箭能不能飛,是另外一回事,但至少我們把它搞定了。
所以,只要給你無限多的資源和無限的時間,任何一個人慢慢地一塊一塊地搞,理論上來講,他都是有可能造出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復雜的機器的。
問題在于現(xiàn)實生活中時間有限、資源有限,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?
工程分解結構,包含幾個重要的部分。
第一步,我們要看全局。
首先,一艘火箭到底長什么樣,我們得知道,我們需要對全局有一個整體的分析,可能把它分成1,2,3,4,5……15這么多的部分。
實際上這張圖簡化一共列了 15 個部分,火箭肯定不止有這么多的部分,我們粗略的規(guī)劃一下,假設它就只有 15 個部分。
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些部分里面,找到我們能入手的部分。
所以第二步就是找聚焦,我們要先聚焦其中的一個部分。
例如,假設我們先聚焦第 15 個部分——助推器發(fā)動機。
聚焦能力
一旦我們聚焦了局部,其他的 99% 還沒有完成的事情,在我們大腦里面,就應該立即消失。
這種能力就叫做專注聚焦的能力。這項能力可以說是工程分解結構的孿生能力。
如果沒有分解,就無從聚焦,但如果沒有聚焦,分解了也沒有意義。
關于聚焦的價值,已經(jīng)有很多牛人說過,
在投資圈里面有個傳說,說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第一次見面時,比爾蓋茨的爸爸就問了兩個人一個問題——
人生最重要的品質(zhì)是什么?
然后兩個人居然都不約而同地給出了一個答案——Focus(聚焦)
這個傳言從哪里來的無從考證,但這兩個人的確在專注這件事情上,是做得非常好的。
喬丹(Michael Jordan),有一句流傳非常廣的名言:
Focus like a laser, not a flash light.
要像激光一樣專注,而不是像手電筒一樣。
這個比喻非常形象,手電筒它隨著距離的推移,就會越來越分散,很難具有很強的殺傷力;
但激光卻可以因為聚焦而傳播很長的距離,而且無比的強大。
培養(yǎng)聚焦能力
我們進一步要思考的問題就是,
如何培養(yǎng)像激光一樣的專注力呢?
我們大腦神經(jīng)元里面有一種叫做髓鞘的物質(zhì),這方面的內(nèi)容,我們會在腦科學課里面詳細講解,總之聚焦能力就是工程分解結構的精髓所在。
不管萬里長城有多長,其實都是由一塊一塊的磚壘起來的。
無論任何時候,你面對的都不是一座長城,而是眼前的這塊磚;
你要造的不是一個大的火箭,而永遠是它的某一個零件。
全局-聚焦
下面我們再繼續(xù)深入一下。
當我們聚焦到發(fā)動機時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它其實也可以繼續(xù)分解下去,所以我們可以重復上面兩個步驟:
第一步看全局,第二步分解并且聚焦,不斷重復。
比如發(fā)動機的全局是什么?
在這個全局里面,我們找到了一個局部,比如點火裝飾,進行再分解。
按照這個思考過程,其實可以無限分解下去,直到找到可以上手去干的那個部分。
其實你看工程分解結構就這么簡單,分解分解再分解,直到找到抓手把它抓住,一旦動手那一瞬間,你就從“想/知”,切換到了“做”。
所謂萬事開頭難,其實從整體來看,一個事情不管有多難,最大的挑戰(zhàn)都是最開始時,
比如你要寫一篇論文,做一個計劃書,或者動手整理自己的簡歷。
至于怎么從“想”切換到“做”這個狀態(tài),腦科學里面有非常清晰的解釋,其原理簡單來說,
你從激活一個腦區(qū),要跨越到激活另外一個腦區(qū),而要激活另外一個腦區(qū)時,通常都是從激活腦區(qū)最邊緣的神經(jīng)元開始,逐層深入,最后達到喚醒整個新腦區(qū)的效果。
這就是狀態(tài)切換的基本的邏輯。
找抓手爬梯子
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行業(yè)里面,如何從想到做也有些成熟方法論,行業(yè)黑話叫做找抓手爬梯子。
天下難事必作于易——《道德經(jīng)》
這兩句話的含義非常相似。具體來說,我們可以畫一個比較形象的圖。
找抓手爬梯子和天下難事必作于易,其實都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:
第一個部分就是讓你先做容易上手的、看得見抓得住的東西。也就是抓手和作于易;
第二個部分是讓你不斷向上,去抓下一個抓手,以達到不斷攀爬的目的。也就是難事和梯子。
所以工程分解結構真正的含義是讓我們既見樹木,也見森林。
從知到行五階段
接下來我們再細化一點,可以從知到行這個過程分成5個階段來執(zhí)行。
1.設定大目標,看全局
這個部分我們關鍵要看的是可能性。
上面是火箭的例子,這里再舉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,假如我要讓你
掌握一門從來沒有掌握過的學科知識,你第一步要做什么?
第一步其實就是要找到這門學科里面最權威的經(jīng)典入門教程,然后讀目錄、建框架。
如何讀目錄呢?
分兩步走,
1.【理清概念】抓住哪些完全看不懂的概念,一個一個查它們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2.【理清聯(lián)系】通過搞懂概念,進一步搞明白概念之間的聯(lián)系是什么。
比如以腦科學為例,假如你看到前額葉皮質(zhì)、邊緣系統(tǒng)、杏仁體這些概念,
除了搞懂它們各自扮演什么功能之外,關鍵還要知道在大腦里面,這些模塊它各自長在什么位置,誰在上面,誰是誰的子集。
尋找聯(lián)系時,往往需要反復推敲。所以看全局這件事情,有時比我們想象要花更多的時間。
2.分解
大概要分幾步達到大目標?
3.再分解
一個月要做什么?
★4.todo list
一周內(nèi)要做什么?
★5.時間表
比如一天內(nèi)能做什么事情。
層層分解下去,分解到最后可能是分解到接下來幾個小時要做什么事情,此時其實你就無限接近執(zhí)行了。
這么多年來,我發(fā)現(xiàn)打過交道的人其實就分成兩類:
第一類是想的比較多,做的比較少,這類人更喜歡去看全局,但總是不能夠跨過這個分解的步驟。
第二類是做的比較多,想的比較少,他們很擅長分解,但是有時埋頭苦干,從來不抬頭看天。
所以真正知行合一,要把這兩種能力結合在一起。
今天講的工程學原理,所以我們更加聚焦分解這件事情。
在分解的過程中,還需要用到另外一個武器——量化。
量化
Quantification
關鍵在于應該計算什么,而不是執(zhí)著于計算結果
量化這個詞看起來很高大上,實際上它非常的簡單,任何讀過中學的人都能夠掌握量化思維,只要懂得加減乘除,就可以運用量化這個工具。
面試題
現(xiàn)實生活中,是否能夠熟練使用量化思維,通常用來區(qū)分一個人他是不是高手的標準。
比如類似高盛、摩根這樣的大投行,或者微軟、谷歌、字節(jié)跳動、美團這樣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公司,它們的面試題里面經(jīng)常會有類似的問題:
萬里長城有多重?
塞滿房間需要多少個網(wǎng)球?
上海有多少家健身房?
北京有多少個下水道井蓋?
如何知道開一家奶茶店是否掙錢?
……
這些問題的本質(zhì),并不是真正讓你去算萬里長城有多重,或者井蓋有多少個,而是考察你能不能夠有條理地對現(xiàn)實生活進行量化模型思考。
這個事情聽起來很抽象很難,實際上是因為大家都沒有掌握其中的竅門。
如何對一個東西進行量化思考?
如果你去讀一些市面上的面試題寶典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很多分析,比如教你怎么一步步算,一篇篇長篇大論的東西。
實際上,這些具體的計算過程都不重要,這里我直接給大家一個萬能鑰匙。
面試時遇到類似的問題,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急去回答,而是開始進行工程分解結構。
任何一個復雜問題,我們都可以進行無限的拆分。
在這個分解的過程中,我們分解到什么程度呢?我們分解的目的是什么呢?
——找到我們最容易把握的那些抓手,抓住它爬梯子。
所以我們就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,
比如算房間里面能裝多少個網(wǎng)球,首先我們假設房間長寬高是多少,因為這是我們最容易想到的變量。
比如要你去算萬里長城有多重,首先不要想多難算,而是我們首先知道萬里長城的一個變量是什么?
是長度。我先假設它有 1000 公里或者 2000 公里,具體答案無所謂。
tip:長城真實長度2萬多千米(具體答案無所謂)
因為首先假設一個我馬上能想到的變量,這就是一切工程分解結構的起點。
延伸:關于人的成長,你能首先想到哪些變量呢?
假設完之后干什么呢?
推演剩下變量(Elaborate),推演的過程往往需要寫下來、畫出來、說出來。
所以把一個變量變成一個場景,或者一個故事,隨著線索找到更多的變量,就是我們解題的好方法。
判斷奶茶店是否賺錢
假設現(xiàn)在要讓你去推測開一家奶茶店是否賺錢,我們就可以用三步走的方法,逐漸把這個模型建出來。
1.找到最容易想到的變量。
2.通過敘事的方法,找到更多的變量(寫下來、畫出來、說出來)。
3.運用簡單的四則運算,對他們進行計算。
我們來更詳細看一下這個問題。
第一步,找到最容易想到的變量。
比如你馬上可以想到開奶茶店哪些變量?
成本,奶茶店肯定得有房租、請員工,每天經(jīng)營還要付水電費;
收益,至少一杯奶茶要賣多少錢。
房租、人工、水電、售價這四個變量肯定是不夠的,所以我們要寫下來、畫出來、說出來,
從這些簡單的變量作為抓手,去思考開奶茶店的全過程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。
第二步,通過敘事的方法,找到更多的變量(寫下來、畫出來、說出來)。
比如,我們就按照時間順序來想,付房租之前至少你得有一個店的品牌,這個品牌可能是自己設計的,也可能是加盟的。
假設你是加盟的,還得找一個奶茶加盟品牌,所以在付房租之前,還有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叫加盟費。
假設加盟完了,付了房租是不是還得要裝修;
付房租裝修之前,你再找到房子時,上一家租客轉手給你,可能需要轉手費。
房租裝修全部搞完,下一步就要開工了,要請員工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你員工要把一杯奶茶做出來,還要買設備;
買了設備,有了員工,付了水電,接下來還有日常運營,因為奶茶是個消耗品,所以還可能需要用到原料。
然后奶茶店要銷售,除了有客單價,還有日銷量這個變量。
通過講故事這樣的推演過程,你就可以逐漸找到更多的變量。
第三步,運用簡單的四則運算,對他們進行計算。
這些變量里面還有一些倍數(shù)關系,比如員工可能不止一個,設備可能不止一臺。
你看所有這些都是加減乘除這么簡單的東西。
而當你把這些加減乘除全部用上,實際上就已經(jīng)開始構建一個數(shù)學模型了。
上面這種估算方法,實際上可以用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,
比如這里面提到成本效益二分法,其實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量化評估方法,世間萬物都可以用成本效益二分法去套用的。
還有一個類似的思考方法——投入產(chǎn)出二分法,也叫投入產(chǎn)出比,簡稱 ROI ,這也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分析框架,具體我們在商業(yè)思維課會講到。
總而言之,建立一個估算模型過程,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得多。
學會工程分解結構和量化之后,我們首先要建立一種心理上的認知——不可怕。
建數(shù)學模型和對一件事情進行分解,這個事情不可怕,不需要是理科生,不需要學高等數(shù)學,就可以去做數(shù)學模型。
每一個只要讀過中學的同學,都有能力對世間萬物進行簡單的數(shù)學建模。
你只需要遵循下面的三個步驟。
1.先找到最容易想到變量。
2.通過敘事畫圖,找到更多的變量(寫下來、畫出來、說出來)。
3.通過簡單的四則運算,把它們串聯(lián)起來。
在這里我們已經(jīng)講了兩個工程學的思維,就是分解和量化。
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個工具——OKR。
★OKR(量化-分解工具)
這個工具在現(xiàn)在頭部科技公司用得非常多,它是一種很好的管理工具。
OKR英文叫做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,就是“目標和關鍵結果管理”。
它就是把工程分解結構里面的量化和分解,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一個經(jīng)典案例。
這個工具不僅可以用來管理公司,也可以用來管理我們的生活。
OKR 具體是什么意思呢?
我們做每一件事情,其實都可以分解成三個東西(如上圖)。
1.大目標(objective)簡稱為O。
2.關鍵結果(key results)簡稱為KR。
3.行動(action)。
一個大目標通??梢苑纸獬蓭讉€關鍵結果,一個關鍵結果,又可以分解成幾個重要的行動,一層層分解下來。
大家看到這個過程中,從上而下就是不斷地在分解,越分解越具體。
而從左到右,就是不斷地做量化。量化目標是為了讓它變得可跟蹤、可追溯。
下面是兩個OKR的舉例
例一 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習慣
KR1每天運動
Action1每周至少跑步3次,每次至少30分鐘
Action2每周至少次室內(nèi)健身每次至少15分鐘
KR2每天按時睡覺
Action1零點遠離手機
Action2睡前15分鐘放空
KR3新知識輸入
Action1每兩周讀一本書
Action2每天讀深度文章
例二 登珠穆朗瑪峰
來自《績效使能:超越OKR》
假設我們要登珠穆朗瑪峰。這個過程看起來雖然很復雜,但是我們可以運用剛才已經(jīng)學過的 OKR 思想來分解整個大目標。
第一步,把登珠峰分成四個階段。大目標就是這個O——我們要登珠峰。
第一個關鍵結果是3天內(nèi)從大本營登上一號營地,
第二個關鍵結果是2天內(nèi)登上二號營地,
第三個關鍵結果是3天內(nèi)再登上三號營地,
第四個關鍵結果是1天內(nèi)再從三號營地開始登頂。
在這個分解過程中,我們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量化。
比如3天內(nèi)要實現(xiàn)第一步,2天內(nèi)實現(xiàn)第二步,這就叫量化。分解和量化在這個地方融合在一起。
再繼續(xù)分解,如果要在三天之內(nèi)從大本營登上一號營地,還要采取兩個行動。
·第一個行動:花 2 個晚上做體能的準備運動。
·第二個行動:花 10個小時從大本營一路往上攀登,登上一號營地。
這就是把它分解成具體行動,而且每一個行動仍然有量化的目標,2個晚上、10個小時,這些就是量化。
量化的價值與局限
任何一個復雜的大項目,實際上都可以用這個方法進行無限分解。
比如減肥計劃、學習目標,或者升職加薪,想應聘某些大公司等等。
坦率的說,如果你真的可以在面對人生任何重大的事情時,都能堅持用這種大目標拆分到小行動,一環(huán)扣一環(huán)的分解方式去做計劃,那么你真的會比95%以上的人行動力都更強。
這是學會基本工程學思想給大家提供的幫助,但遺憾的是,大多數(shù)聽完這節(jié)課人回到現(xiàn)實生活中時,仍然有可能無法做出任何的改變,因為這里面的原因非常多。
【惡性循環(huán)】你正在被困在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的系統(tǒng)里面(屬于系統(tǒng)論那節(jié)課的討論范疇)
【觀念植入】你的腦子里面裝了一些被其他人植入的,但自己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的觀念(比如這屆年輕人已經(jīng)沒有上升空間了)
這類觀念通常是連自己都沒有深入反思過,就已經(jīng)接受了它的設定。
這涉及到認知心理學里面的認知隱喻模型。在認知心理學那節(jié)課,我們也會講到。
還是那句話,任何一個單一的學科,其實都無法完全解釋我們的全部問題,這就是掌握跨學科知識的價值。
列清單
工程分解結構——知和行
這張圖的最后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是To do 列表和做時間表。我認為這是對于每一個現(xiàn)代人來說規(guī)劃自己的日常生活必備的兩個技能。
這兩個技能實際上對應的就是工程學里面的列清單(check list)思維。
列清單的好處
列清單是一個看起來極其簡單,但是實際上非常有用的東西。
這個世界上很多的高手都是清單控,比如富蘭克林、愛迪生、巴菲特、 Tim cook(庫克:現(xiàn)任蘋果公司首席執(zhí)行官) 等。
閱讀使人充實,會談使人敏捷,筆記使人精確——培根(Francis Bacon)
而列清單就是一個使你變得非常精確的有用的工具,它的好處有很多:
1.呈現(xiàn)優(yōu)先級
有時候,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做,但是其實你不知道先做哪個后做哪個,在選擇中會浪費很多時間。
如果把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列出來,以輕重緩急排列,就可以一目了然。
2.讓人專注
有時我們焦慮,是因為覺得自己時間不夠,沒辦法完成任務。
這種情況下,最忌諱的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——什么都拿出來一起想,什么都做不好。
這就是上面說過的激光聚焦原理。如果提前列好清單,提前預計每件事情需要花費的時間,把時間切割成塊狀,就更有可能在做每件事情時更加專注。
3.利于推敲
我們在列清單時會本能去想要列的內(nèi)容、分類、優(yōu)先級。這些過程中,我們可以對著書面材料進行推敲,而這種推敲價值非常大,
它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找到那些忽略的細節(jié)和邏輯不嚴謹?shù)牡胤健?
4.節(jié)省腦資源
列清單,實際上是一種對大腦資源的外包。
如果大腦還用來記任務列表,其實是一件性價比很低的事情。
因為大腦擅長記住畫面或者有關聯(lián)的線索,而清單通常就是一些關聯(lián)性比較差的東西列在一起。
對這種東西,大腦的記憶能力是很差,通常只能死記硬背,而死記硬背是最消耗腦資源的。
所以,我們用一張紙,或者用一個電子表格,把這些費力不討好的東西外包掉,其實是最有性價比的。
列清單的應用
建筑業(yè)
有一個清單運用的非常多的工程行業(yè),就是建筑業(yè)。
蓋房子要考慮的東西非常多,比如地質(zhì)條件、土壤成分、結構、強度、材料等很多因素。
你想想這么多的條件,你蓋完房子,這個房子還能不倒,那是很不容易的,特別是要蓋上百層的摩天大樓。
問題這么復雜,為什么這么多年來,不管是中國,還是美歐發(fā)達國家,他們的摩天大樓很少蓋了之后會倒掉,成功率非常高?
這就是因為實際上建筑行業(yè)靠的就是嚴格的清單管理。
他們有非常詳細的、針對不同情況的檢查清單??梢岳斫?,建筑行業(yè)的本質(zhì)其實就是一個清單驅動的行業(yè)。
除了建筑行業(yè),還有航空業(yè)、醫(yī)療業(yè)、金融業(yè)等很多行業(yè)都非常流行清單,甚至有些智力密集型的行業(yè),實際上清單也能夠發(fā)揮很大的作用。
投資業(yè)
這是巴菲特檢查清單的第一頁。
巴菲特每投一個投資標的時,都會非常耐心地把這些問題每一個都勾一遍,比如
Is business understandable ?這個生意是不是可理解的? Yes or no
Do you know how that how money is made ?這個錢是怎么掙的?Yes or no
這些問題都非常簡單,而且巴菲特已經(jīng)在這個行業(yè)有五六十年的投資經(jīng)驗。
按理說,他應該可以把每個問題都倒背如流了,可是為什么他還要如此依賴這些簡單而又原始的自我檢查方法?
我想,這里面還是透露了一些大智慧——
人生中有很多時候,堅持做一些看起來簡單愚笨,但實際上絕對實用的小習慣,如果堅持一輩子,真的可以產(chǎn)生難以想象的復利效應。
我想,在生活中建立各種各樣的清單的習慣,應該屬于這種類型。
列清單的工具
這里我也順便給大家一兩個日常使用中,我用的比較好的清單管理工具。
動態(tài)清單
工具一 飛書文檔的To do待辦看板的文檔模板(如下圖),我覺得是目前我在電腦端上使用的比較友好的工具。
它是網(wǎng)頁端,所以不管是 Windows 還是 MAC 都能用。
工具二 sorted3(蘋果APP)
以上兩個工具最強大的地方就是它們把To do 列表和時間表這兩個東西融到了一塊。
To do 列表是以任務為核心展開的,而時間表是以每天的時間展開的列表,可以理解為它們是一個事情的兩個維度。
所以一個好的工作計劃,它必須能夠同時呈現(xiàn)任務列表和時間列表。
靜態(tài)清單
我們再跳高一層,剛才看到的To do列表,實際上它是個動態(tài)清單——隨著時間的推移,它會不斷變化。
但生活中還有一些東西是不需要每天去更改的,比如上面巴菲特的投資清單,這種類型的清單叫做靜態(tài)清單。
比如工作流程、旅行、投資、買房、買車、申請學校等等,這些事情都可以建立靜態(tài)清單。
以旅行為例,因為它是一個很低頻,但是很繁瑣的事情。所以在收拾行李時,經(jīng)常你會發(fā)現(xiàn)有很多相互沒有關聯(lián)的東西會放在一塊。
此時如果有一個旅行出行清單,就非常有用。這是我自己日常使用的一個旅行出行清單,大家可以參考一下(當然,每個人有不同的習慣)。
取舍
上面我們講到第三個思維習慣——清單,在列清單時,會遇到另外一個問題——取舍。
取舍,就是列清單之后的排序、優(yōu)先級。
排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學思想。
你的時間有限,你總得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。
這就好像辯證法經(jīng)常說到一個東西——我們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,還要分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。
這個說法它本質(zhì)就是在甄選和取舍。
不可能三角
取舍,這個詞很有意思。對于大多數(shù)來講,它難的地方肯定不在于取,而在于舍。
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東西——不可能三角(impossible trinity)
什么是不可能三角?
在做任何項目的過程中,你不可能把它同時做得非常的好,又做得非常的快,而且實現(xiàn)得非常的便宜。
通常來說,這三樣東西你只能選兩樣。
比如你選好和快,那么就不可能便宜;你想要很便宜、很快,就不可能非常好。
工程師與藝術家
所以,對于不可能三角的取舍習慣,也能夠很好的看出工程思維的一個特點。
比如通常工程思維比較強的人,會選擇又快又便宜的解決方案,因為這樣的解決方案通常更容易實現(xiàn),也更容易規(guī)?;?。
有藝術家情結的人就完全相反。
我發(fā)現(xiàn)藝術家們通常會更加本能選擇做足夠好的事情,而寧可犧牲掉快,或者要不斷返工,中途加很多的成本。
畢竟藝術的原動力是表達,是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。
藝術大多數(shù)都有完美主義的情結,而工程學研究的東西是實現(xiàn),如何做出來。
所以,工程師通常都是反完美主義的,這是工程思維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特點。
在這點上,我覺得今天汽車行業(yè)里面特斯拉,它選擇自動駕駛的技術路徑,它的方法就很說明問題。
伊隆·馬斯克,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工程師,所以在選擇特斯拉做自動駕駛方案時,他選擇了又快又便宜的機器視覺這條路徑,而不是選擇采用激光雷達和車聯(lián)網(wǎng)這條更加昂貴的路徑。
盡管隨著時間推移,激光雷達和車聯(lián)網(wǎng)的安全性顯然更高,但是特斯拉決定在機器視覺上一條路走到黑,這也讓很多傳統(tǒng)汽車行業(yè)的人非常費解。
其實馬斯克就是要把規(guī)模和迭代做到極致。在工程師的眼中,當你把快和便宜做到極致,是有可能產(chǎn)生奇跡的。
你看從這個角度來說,工程師思維就是有點反本能。
為什么工程師思維是反本能的呢?
我們未來可以從人類學和腦科學這兩個學科的一些知識,得到更多的啟發(fā),后面課程再展開。
總結
說了工程學的五種思考方式,它肯定也不是這個世界的全部。
我這里面畫了一個太極圖,陰陽交融是這個世界一個非常本質(zhì)的特征——任何一個真理,它的對面可能也是一個真理。
比如工程學,我們剛才講到很多詞,比如分解、量化、搬磚,這三個思維習慣的對立面是什么呢?
是融合、混沌、突變,這三點也是世界的真理。
原視頻地址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cheese/play/ep7335
個人感想:這堂課我吸收的不多。內(nèi)個關鍵詞分別為:拆分、排序、行動,和一個印象深刻的不可能三角。其實在這之前應該是評估,如果這個工程做成的概率有多大,超過50%就真干;如文中說的火箭例子也只是演講效果罷了。講的似乎是個人只要用工程學就能造出火箭一樣,這是不理智的,也是不理性的。課后補充一節(jié)生物學。多了解一下多巴胺與內(nèi)啡肽。
【全文完】 看完的女俠/壯士,送今日毒雞湯一碗:沒有,過不去的坎,只有過不完的坎。
多巴胺并不產(chǎn)生愉悅感,而是產(chǎn)生欲望。所以文中的用意不太精準。高曉松說的: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。理想就是當你想它時,你是快樂的;欲望就是當你想它時,你是痛苦的。這個欲望,就是多巴胺的分泌。 答案出自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8573302/answer/153400858
2.【一定的量的運動可以同時產(chǎn)生多巴胺和內(nèi)啡肽】多巴胺是在事情進行時產(chǎn)生的,而內(nèi)啡肽是在事情結束后產(chǎn)生的。